2024-08-29
在十二五期间,中国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发展,实施了一系列关键工程,以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首先,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关注锅炉窑炉、电机系统和余热利用等领域。
节能服务:发展合同能源管理,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和融资能力。 (二)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:矿产资源:开发高效提取技术,如加压浸出和矿浆电解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 固体废物: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,如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。 再制造:推进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再制造,研发关键技术和装备。
为了确保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,国务院依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(国发〔2010〕32号)和《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国发〔2011〕26号)的指导,特别制定了这个产业发展规划,旨在推动产业的快速、稳健发展,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在十二五期间,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市场化运作,企业主导,重点工程支持,提升技术和服务业水平,以推动产业成为新兴支柱,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,满足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。
节能环保产业,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核心目标是节约能源资源、促进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。这一产业涵盖广泛的领域,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、产品和服务,具有产业链长、关联性强和就业吸纳力大的特点,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。
节能服务:发展合同能源管理,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和融资能力。 (二)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:矿产资源:开发高效提取技术,如加压浸出和矿浆电解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 固体废物: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,如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。 再制造:推进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再制造,研发关键技术和装备。
在十二五期间,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市场化运作,企业主导,重点工程支持,提升技术和服务业水平,以推动产业成为新兴支柱,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,满足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。
1、近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旨在指导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。该规划的出台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、拉动国内需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。在编制背景上,为应对经济危机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各国都将绿色经济视为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。
2、为了确保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,国务院依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(国发〔2010〕32号)和《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国发〔2011〕26号)的指导,特别制定了这个产业发展规划,旨在推动产业的快速、稳健发展,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3、在推动“十二五”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,政府采取了多项关键政策措施:首先,政策强调价格和土地的优化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,如对余热余压发电和脱硫脱硝电厂实施相应电价政策。对超限能耗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,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制度。
全球环保产业正在迅速壮大,据数据显示,自1992年以来,市场规模从2500亿美元增长至6000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高达8%,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。美国、日本和欧盟是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。
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、发展循环经济、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,主要包括节能产业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,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、节能产品和服务等;其六大领域包括 节能技术和装备、高效节能产品、节能服务产业、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、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。
在当今社会,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一种关键的绿色经济形态,涵盖了广泛的领域,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这个产业主要由六大支柱组成:节能技术和装备: 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,帮助降低各类设施的能源消耗。高效节能产品: 包括节能灯、LED照明,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,显著节省能源。
节能环保产业涉及的领域广泛,包括工业设备的节能减排、节油替代、节能照明和污水处理等。其中,工业设备的锅炉改造、建筑节能和石油替代等领域都有显著增长空间。
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针对每个产业都不一样,这里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:节能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结构变化。近年来,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,而民营企业、股份制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在增加,且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开始猛增。
1、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。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、产品和服务等,产业链长,关联度大,吸纳就业能力强,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。
2、节能环保产业由节能、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大支柱支撑,深入挖掘高效节能、环保技术、循环经济等领域,例如在智能电网和绿色交通设备的创新发展中,我国节能服务产值逐年攀升,2021年达到6385亿元,至2022年已突破6929亿元大关。
3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,是世界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技术的佼佼者,处于先进水平,被多方借鉴。所生产的环保产品在国外享有良好的声誉,出口量不断增加。环保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。由于缺乏政策和宏观管理,环境保护产业的标准体系一时难以建立。
首先,政策强调价格和土地的优化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,如对余热余压发电和脱硫脱硝电厂实施相应电价政策。对超限能耗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,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制度。在土地利用上,国家支持的环保项目如污水处理设施和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将获得土地保障。其次,财政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。
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,合理确定收费载体和标准,降低收取成本,提高收缴率。对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、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、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国家支持的项目用地,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。(二)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。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。
为了确保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,国务院依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(国发〔2010〕32号)和《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国发〔2011〕26号)的指导,特别制定了这个产业发展规划,旨在推动产业的快速、稳健发展,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重点工程涉及节能技术装备、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技术装备等领域,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,直接拉动产业需求,促进产业快速成长。在政策措施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了一系列价格、财税、投融资、进出口、技术支撑、法规标准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措施,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。
在十二五期间,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市场化运作,企业主导,重点工程支持,提升技术和服务业水平,以推动产业成为新兴支柱,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,满足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。
在十二五期间,中国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发展,实施了一系列关键工程,以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首先,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关注锅炉窑炉、电机系统和余热利用等领域。